Contents
  1. 1.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基本归因错误
  2. 2. 原因
  3. 3. behavior and attitude
  4. 4. 认知失调理论 cognitive dissonance(减少内心冲突,紧张和失调的本能倾向)
  5. 5. two flavors of dissonance
  6. 6. 自我知觉理论 self perception theory(本质上进行了归因)
    1. 6.1. how to be persuasive
  7. 7. Obedience & group pressure & conformity
  8. 8. conformity从众
  9. 9. 去个体化 deindividuation
  10. 10. 群体影响
  11. 11. Abelence paradox(艾比林悖论)
  12. 12. categorical thinking 类别化思维
  13. 13. Conflict,Peacemaking,Intervention
  14. 14. Bystander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ies
  15. 15. The triggers of Aggression 攻击行为的诱因
  16. 16. The third side
  17. 17. principled negotiation 原则性谈判
  18. 18. empathy同理心
  • attractive
    1. 1. irrational behavior
      1. 1.1. visual and decision illusion
    2. 2. 感想
  • 在coursera上上了差不多4个week的social psychology, 配合之前买得社会心理学买得中文书,感觉真心涨知识,今天主要对之前学得知识做个整理顺带温习一遍!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基本归因错误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is the tendency to underestimate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actors and overestimate the role of dispositional factors when explaining behavior. An example would be believing that people who are forced to do something against their wishes actually prefer to do it

    在解释他人行为的时候,主要低估了情景的因素而更多地归结于个人的特质,举个例子如下:

    • actor-observer difference
      1. 如果个人获得成功,那么actor自己会认为这件事的成功是因为我的能力,而observer会认为是时势造英雄,有其他客观因素
      2. 如果个人失败了,那么actor会更多地用情景来解释事情的失败,比方说没休息好啦,队友不给力啦,社会不公正啦

    原因

    出现基本归因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我们通过自己的信息,态度,价值观去看待事物,我们形成了对各种事情的解释(归因),我们不是如实地对现实进行反应,而是根据我们对现实的解释做出反应。任何事情在我们身上都会进行加工,所以会产生偏见,仇视,分类等,想一想好可怜,被人鄙视,被仇视不是自己的分类,是别个第问题啊!

    behavior and attitude

    • 态度和行为的相关性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可能没有关系(牧师和其他人帮助伤者和美国餐馆招待中国华人的两个实验),可能有点关系(信用卡信用度和个人诚信问题)

    认知失调理论 cognitive dissonance(减少内心冲突,紧张和失调的本能倾向)

    认知失调主要是由下面两个因素组成:

    • 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两个矛盾的想法并造成了一种内心不适的感觉(网上看到很好地衣服,买下来发现是渣渣)
    • 个人设法去减少或者避免这种紧张的感觉(9.9包邮买的嘛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啊)

    跟认知失调相关的有两种失调形式

    two flavors of dissonance

    • 决策前失调 predecisional dissonance (失调影响到后面的决策) 吃虫电击实验(实验告诉你你必须选择吃虫或者被电击,二选一,这个时候心中不爽啊,内心失调不平衡了啊!所以在做决策的时候告诉自己是勇敢的,理应当受到痛苦来做出决策),先失调,后决策,中间是有一个内心活动变化的过程
    • 决策后失调 postdecisional dissonance (决策之后担心结果和自己期望的结果不一致产生的失调)(对已经下赌注的赌马人预测自己的胜率是远远高于未下注的)

    利用这个心理学知识,我们可以在试卷的最顶方写下不作弊声明,那么学生在做卷子的时候如果想作弊的话就会跟之前签得不作弊声明产生决策前失调,这样会降低学生的作弊率

    自我知觉理论 self perception theory(本质上进行了归因)

    什么是自我知觉呢?官方术语就是难以理解啊!咱可以这样想:

    • 个人对自己行为和行为产生的结果进行观察,从而开始知觉自己的态度,情绪,内心状态(认知自己的三观)
    • 如果个人感觉比较弱,含糊不清,这样会把自己置于观察者的位置(还没有形成三观,就会去看别人的三观是啥)

    how to be persuasive

    • speaking quickly can enhance persuasion by making the source appear more intelligent, more knowledgeable, and more sincere.
    • repetition increases persuasiveness during the first three or so times, but after that it rarely helps much and may even reduce persuasiveness if people become irritated hearing the message. Thus, although repetition is useful up to a point, the benefits of repetition are not endless.

    两种说服的方式

    • 中心途径的说服
      信息以事实,数据和论证为基础(这类信息会对那些与这一问题密切相关的人们更具说服力)
    • 外周途径
      信息会使用美妙的音乐,田园般的场景,吸引人的模特等外部情景(适用与普通人)

    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广告要么是帅哥美女来推销产品,那么就是一个科学家用数字,图标的形式来说服你来产品

    the secret from the science of persuasion

    • 互惠(reciprocity): 我们有义务回报来自他人的行为礼物或服务(服务员赠送礼物的数量,方式)
    • 稀缺(scarcity):说服事情是独一无二,
    • 权威(authority): 听从可信的专家的意见
    • 一致(consistence): 白纸黑字的承诺
    • 喜欢(liking):确保在开始谈正事之前,寻找自己与对方共同的地方,并且赞美
    • 普遍 (consensus): 当人不确定接下来该干什么的时候,就会根据别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75%的顾客重复使用这条毛巾)

    social influence

    在捐款的时候添加:即使一分钱也是有用的

    • the foot-in-the-door得寸进尺(在人接受一个小的请求之后会同意一个更大的请求)
    • the door-in-the-face(以退为进,先让对方拒绝一个巨大的要求,然后请求对方一个小要求)
    • the low-ball 虚报低价(一旦人们承诺会履行请求,我们可以往这个请求中继续加内容)

    知道上述3个主要为了防止自己掉入上述3个坑

    Obedience & group pressure & conformity

    1960年Milgram’s obdeience experiment

    • 无论被试人群的种族,国家,给定特定的情形和环境,大部分的人都会服从权威
    • 电击器:在实验室中研究攻击性行为

    conformity从众

    社会压力下的行为或信念的变化
    背对电梯实验(在电梯里面,当实验者进电梯之后如果发现其他人背对着电梯,那么他也会跟着背对电梯),说出最短线条实验
    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从众
    文化差异是影响人是否从众的主要原因(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不要忽视个人对群体从众行为的影响

    去个体化 deindividuation

    4000人对一个企图自杀的人大喊快跳(在此过程中,个人不会认为是自己让自杀的人去跳楼,而认为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从而减少个人内心的负罪感)

    匿名,群体活动,性,毒品可能会使人们去个体化,并会产生黑暗的一面,群体事件,屠杀,暴力等(减少自己承担的责任)

    <<沉默的愤怒>>斯坦福监狱实验

    不能简单地将人分为好人,坏人,而忽视情景因素

    实验的情景因素:群体压力,权威人士,被分配的角色

    群体影响

    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影响
    鼓励辩论,避免群体思维

    日本企业:级别最低的人员开始先发言

    互动群体: 多个人技能互补产生最大的效益

    名义群体 :虽然说多个人组成一个群体,实际上还是部分人在提出意见,做出决策(当一个人提出观点的时候是会妨碍其他人思考(惰性,不愿发生争执,权威))

    综合起来: 个人先思考独立解决或者思考问题(想出解决方案)+ 群体头脑风暴(思想的碰撞可以有助于解决之前的困惑)+最后个人继续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

    Abelence paradox(艾比林悖论)

    无法处理意见一致
    自己想做的跟真实情况相反,但无力改变个人感觉这是大部分人都会面对的残忍的现实
    人们采取的行动与他们真正最想要的背道而驰
    (当面对钻戒和各种各样的礼物以及父母的肯定,自己可能选择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

    1. 行动焦虑 做呢还是不做呢
    2. 推卸责任不去做或者从众
    3. 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会推测结果

    打破悖论需要众人的努力和勇气

    categorical thinking 类别化思维

    • ingroup
    • outgroup

    群体内相似,群体间的差异
    个人会认为群体内部的成员更加有责任心,爱心,更愿意跟群体内部成员分享于协作。
    这就是为什么出门在外会认老乡,认是不是校友,南北方,主要是将遇见的人分类了,跟自己有关系的人,没有关系的人

    群际偏见
    当对群体进行分类之后,很容易对其他群体产生单一刻板的印象(台独势力,共和党与民进党),这要给他人贴上了对应的标签,就会形成对应的形象,并且这种印象是很难发生改变

    善意群体偏见(认为亚洲人擅长数学,非洲人擅长运动等等

    1. 外群体同质化: 导致刻板印象的偏见

    Change blindness

    我们眼前的情景切换至另外一个情景时,我们会忽视重大的改变(一个人走开,另外一个人替补上,观众没有发现人已经换了)。

    thin-slice judgement

    短时间会对陌生人进行社会判断(10秒中产生第一印象,通常这种判断是不可靠和准确地,并且这个印象在短时间是难以会发生改变),社会判断非常迅速,并且有时非常准确(哪怕仅仅因为一张图片,根据长相判断是否是坏人,判断大选是否会获得胜利),并且有时社会判断会受特定的偏见和歪曲影响,一旦判断形成,可能会根深蒂固留在脑海中,并且自己会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对的,长时间这种印象是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的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自我实现预言

    当个人如果定义了一个错误的事情,那么个人会采取行为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当你认为某个人很糟糕时,跟他相处越久,你会认为他越糟糕

    Conflict,Peacemaking,Intervention

    Bystander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ies

    紧急情况下的旁观者效应:当有其他旁观者在场时,人们往往不太可能进行干预

    旁观者的数量造成的不作为

    绝大多数人,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提供了帮助

    责任分散效应
    可能认为别人会出手帮助,别人会做的更好,其实重点在于个人害怕会出丑

    受害者应该干什么呢

    1. 大声呼救,阐述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需要帮助
    2. 指定某一个人,说先生我需要你的帮助
    3. 当指定的人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时,如果他出手帮助,那么这个旁观者群体就会化被动为主动

    总结
    当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个人主要不想当第一个人施救的人,他们并非是冷漠,绝情的,而是受到了情景的影响,比如旁观者数量,是否能判断情况的紧急程度

    The triggers of Aggression 攻击行为的诱因

    攻击行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言语行为,包括由愤怒或敌意引发的攻击行为

    观看暴力电视节目,在某些情况下会引发攻击性行为

    击打枕头、尖叫不会有效地降低暴力行为

    小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

    看一个人得攻击性有多强,就看它他得表情

    除了媒体暴力之外,酒精,激素,带有暴力的图片或者文字,文化,炎热天气,拥挤的公交,作为个人是可以选择接触的事物来减少攻击行为

    The third side

    如果双方产生冲突,那么第三方的存在主要是帮助提醒各方,什么是最急需解决的,将双方带入解决问题的轨道上,避免双方发生进一步的冲突而导致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得和解

    当蜘蛛网可以合在一起,他们甚至可以停止狮子

    principled negotiation 原则性谈判

    • 把人从问题上分割开来,不进行人生攻击
    • 着眼于根本利益,而不是口头立场
    • 产生多种选择,然后在决定怎么做
    • 最终结果的选择需要基于一些客观地标准,如市场价值,科学判断等

    empathy同理心

    1. affective empathy 情感同理心:它与感受他人的情绪有关,有时也称为情感匹配
      • 你开心,我开心
      • 你失望,我失望
    2. cognitive empathy 认知同理心:设想他人的想法与感觉或者想象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会作何感想,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培养自己的认知同理心,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偏见,愤怒,埋怨等消极因素也会随之变少

    attractive

    相似性在人际交往和恋爱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 年轻和教育程度
    2. 种族和名族,个性,生活态度,经济情况

    如果要弥补一件错事带来的伤害,必须要做5件积极向上的事情

    irrational behavior

    非理性行为

    visual and decision illusion

    视觉错觉:即使人类有着大型脑机制(加工视觉),丰富的经验以及各种进化优势,但是对于斜塔错觉,魔方错觉,他们还是难以避免会出现视觉错觉

    感想

    正确认知自我和认知他人并且没有偏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首先不能用第一印象来看待他人(thin-slice judgement,可见有一副好脸蛋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和他人相处时,还要避免从众,不服从权威,群体间影响,群体内影响,这考验地是个人自制力,时刻保持清醒地头脑并且对待不同的事情能坚持自己的看法(看法还的是对的,中间可能会遭遇各种威逼利诱),我只想说好尼玛困难啊!!泪奔!!!撸代码去~~~ 最后贴一张结业照片
    Alt text

    Contents
    1. 1.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基本归因错误
    2. 2. 原因
    3. 3. behavior and attitude
    4. 4. 认知失调理论 cognitive dissonance(减少内心冲突,紧张和失调的本能倾向)
    5. 5. two flavors of dissonance
    6. 6. 自我知觉理论 self perception theory(本质上进行了归因)
      1. 6.1. how to be persuasive
    7. 7. Obedience & group pressure & conformity
    8. 8. conformity从众
    9. 9. 去个体化 deindividuation
    10. 10. 群体影响
    11. 11. Abelence paradox(艾比林悖论)
    12. 12. categorical thinking 类别化思维
    13. 13. Conflict,Peacemaking,Intervention
    14. 14. Bystander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ies
    15. 15. The triggers of Aggression 攻击行为的诱因
    16. 16. The third side
    17. 17. principled negotiation 原则性谈判
    18. 18. empathy同理心
  • attractive
    1. 1. irrational behavior
      1. 1.1. visual and decision illusion
    2. 2. 感想